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,主要是由各 种氨基酸构成,它是谷物、食品、饲料及其他农副产 品的重要成分,也是人类和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及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物质。
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是衡 量食品品质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;也是中医药、饲 料等材料检验中经常要检测的项目;是开发食品药 品资源、进行食品药品质量管理、改善食品药品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;在农产品加工、饲料业、畜牧业、营养卫生、国际贸易、食品质量控制、生命科学、医学以 及农作物育种改良行业都很重要[1] ;婴幼儿食品中 蛋白质的测定显得更为重要。 因此,蛋白质测定是 许多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,对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基本技 能,启发学生对实际检测工作的认识,训练学生的检 测实践能力,检验教学效果等,均有重要作用。 高校 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,应具备扎实的理论 知识和实验技能,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 一些问题,有较强的科研、设计的能力。
为了培养学 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就业形势 日益严峻的今天,确保竞争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,我 们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不断地探索与 研究。 学者们研究了许多测定蛋白质的方法,如双缩 脲比 色 法、 考 马 斯 亮 蓝 比 色 法、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法[2-4] 、Folin-酚比色法、水杨酸比色法、染料结合法 等[ 5 -6 ],每一种测定都是基于蛋白质特有结构和特 定的反应,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,但就方法的精 密度、准确性及应用范围而言,国际经典方法—凯氏 定氮法仍然是首选[7 ] ,在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被指 定为法定的蛋白质测定方法,这一方法需经过样品 消化、蒸馏和滴定的过程,有着准确度高、干扰少、重 复性好、应用范围广的特点,是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 量的首选方法,是许多专业教科书中要求学生必须 掌握的实验操作方法。